可经论坛 | 对话西方声乐艺术,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 2020-12-21
  • 来源:本站原创
  • 责任编辑:
  • 作者:本站编辑
  • 查看:

2020年12月15日,为带领员工更广泛、深入的了解西方声乐艺术,学院组织部分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们一起展开了一次题为“对话西方声乐艺术”的学术论坛活动。此次论坛由刘方洪老师发起并主持,邀请到学院经理郑茂平、乐团指挥周楫、钢琴教师李蒙、流行乐教师冉睿、声乐教师崔香、声乐教师葛爱新、钢琴艺术指导桑慧芳出席,全体研究生更是热情参与,座无虚席。

论坛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一、一个具有中国文化学习背景的人,如何看待和接纳西方音乐艺术?

二、如何辩证地看待中西方音乐艺术话语权?

 如何看待和接纳西方的音乐艺术?

 周楫老师说道:西方音乐艺术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从声乐艺术来看,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不论中西方声乐艺术,都需要在实践中更正自己的认知,打破碎片化、注重细节、从整体性原则出发。

 青年钢琴教师李蒙提出:音乐艺术是相通的。从钢琴表演的角度,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对比首先要对中国音乐有清晰的、全方位的认知;其次,要对音乐忠实并具有创新性,有自己的想法,同时更要尊重作曲家。

 青年声乐教师崔香则综合声乐表演实践指出:声乐与其它艺术的不同点在于歌词,不同的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会有很强烈的不同,我们要搞清楚作品要表达的是什么,另外,钢琴伴奏也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

青年声乐教师葛爱新则以两首大家都熟知的中西方声乐作品《我亲爱的爸爸》《大江东去》为例,提出自己的看法:演唱西方声乐作品时我们更多要关注作曲家、风格、人物角色、歌词等;中国声乐作品我们更多要关注中国风格特色的表演实践,例如润腔的运用等,更要注意作品表达的意境。

艺术指导桑慧芳老师通过现场指导示范,为大家解惑:“西方音乐历史中不同时期的声乐艺术在实际作品演唱中该如何把握?”其中对风格、流派、曲谱的理解都十分重要。

作为流行乐教师的冉睿老师尤其提到声乐艺术中唱法区分的问题。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强调技巧性,流行则更显自由和包容,但是无论哪种唱法,雅俗共赏才是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审美标准。

中国音乐和中国声乐艺术的风格特征以及如何辩证的看待西方音乐在中国音乐艺术中话语权?

郑茂平教授点出了中西方音乐艺术的本质差异:中西方音乐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和韵味。西方音乐基于审美出发,中国音乐基于韵味出发。中国音乐是一种生活下的音乐,以自身需要和修养而存在,所体现出的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和文化特点。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有话语体系,有了话语体系,才能更好的进行对话。

最后环节是师生对话,现场的同学就老师们所对话的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畅所欲言。只有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更好的发扬中国传统音乐,加强对本土音乐文化自身生命力的继承,坚定不移的走向世界多元文化之林!